在今年登上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后,上一周,英伟达股价下跌将近6.7%,比6月创纪录的最高位跌了22%,波动的背后是两起反垄断调查消息。
据外媒披露,美国司法部近期对英伟达启动了两项反垄断调查:第一项是审查英伟达近期对以色列公司Run:ai的收购行为;第二项据称来自竞争对手投诉,投诉英伟达捆绑销售AI芯片和公司其他产品,并要求客户不购买竞争对手的产品。
在8月1日的声明中,英伟达没有正面回应美国司法部的调查,但表示“很乐意向监管机构提供需要的任何信息。” 公司补充:“我们的竞争基于数十年来的投资和创新,严格遵守所有法律,让每家企业的所有云服务和本地集群都能公开得到英伟达产品,确保客户能选择对他们而言最佳的解决方案。”
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、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翟巍向21记者分析,多起反垄断调查的本质相同,就是要防止英伟达滥用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,影响行业的公平竞争。上个月,美国、欧盟和英国反垄断机构发布联合声明,表示要联合保护AI竞争生态。
英伟达的多次黄牌警告
在美国司法部发起的两起反垄断调查中,英伟达的第一张“黄牌”来自疑似捆绑销售行为。
美媒The information从消息人士中得知,美国司法部官员正在联系英伟达的数家竞争对手。调查英伟达的销售行为,比如有没有让客户以购买其他产品为条件,换取购买芯片的机会;或者有没有威胁会惩罚购买竞争对手产品的客户。
这些竞争对手包括AMD、英特尔等公司,报道透露该调查也正来自英伟达竞争对手的举报。
第二张“黄牌”源自收购行为。今年4月底英伟达官宣收购了一家以色列初创公司Run:ai,据称收购价格为7亿美元。
如何充分利用GPU资源一直让大公司头疼,而Run:ai主要提供优化GPU计算资源的软件服务,其技术本质就是让客户用更少的GPU完成更多的工作。被英伟达收购后,该公司的产品纳入了英伟达自己的DGX Cloud AI 平台中。
翟巍告诉21记者,上述两起行为其实是两个典型的垄断行为类型:前者涉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。反垄断机构担忧的是,英伟达可能会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捆绑销售,把自己在AI芯片的市场优势传导到其他相关市场,以影响市场竞争;
后者涉及排除或限制竞争。“以色列这家公司虽然规模较小,但跟英伟达公司都属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公司。可能构成我们所谓的扼杀式并购——也就是大企业把一些初创型的企业直接收购,防止它未来成长为自己的竞争对手。”翟巍说。
尽管Run:ai和英伟达一个提供软件、一个提供硬件,看起来不构成直接竞争关系,但仍然可以触发反垄断法。翟巍解释,在反垄断机构审查时,将收购行为分为三种类型,英伟达收购Run:ai可能属于纵向收购,也就是收购上下游的公司。
通常来说,收购横向的直接竞对公司最有可能限制市场竞争,但在新兴科技领域,英伟达这样的巨头往往生态系统庞大,经营业务触及各个环节,所以纵向收购行为也被密切关注着。
无独有偶,七月中旬,英伟达同时被法国竞争管理局发起了调查,监管疑虑也非常类似。法国监管的担忧同样是英伟达硬软件绑定和收购行为:一是英伟达旗下的CUDA芯片编程软件,是唯一一个能与英伟达GPU硬件完全兼容的系统;二是英伟达最新投资了CoreWeave等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初创云计算公司。
英伟达在今年2月的一份监管文件中无奈地写道,欧盟和法国的监管机构都已经要求公司提供显卡信息,“我们在AI相关市场的地位,引起了全球各地监管机构对我们业务的更多关注”。
当算力站在角斗场中心
翟巍认为,无论是调查捆绑销售行为还是收购行为,美国司法部本质关注的是一个问题:防止英伟达滥用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,影响行业的公平竞争。
密集调查的根源,是英伟达对AI行业的影响力越来越不容小觑,市值说明了一切——今年上半年,英伟达的市值飙升了160%,涨幅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。6月6日,英伟达市值达到3.01万亿美元,超过苹果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;一周后,英伟达股价创新高,取代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企业。
在五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,CEO黄仁勋说,市场对英伟达GPU和数据中心的需求“令人难以置信”,这些需求大部分来自AI开发者,黄仁勋估计覆盖了1.5万~2万家公司。
“我们每天都在赛跑。客户给我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,要求我们尽快交付这些系统,并让它们运行起来。”黄仁勋说。
天使投资人、人工智能专家郭涛告诉21记者,作为领先的GPU制造商,英伟达在AI领域尤其是深度学习和高性能计算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。公司还开发了相关的软硬件生态系统,比如CUDA、TensorRT,在AI产业中掌握着比较大的话语权和定价权。
根据富国银行的统计,英伟达目前在数据中心AI市场拥有98%的市场份额,而AMD仅有1.2%的市场份额,英特尔则只有不到1%。而据郭涛的了解,像百度、腾讯、阿里巴巴等国内的AI巨头,在AI研发和应用中也大量使用了英伟达的产品。
在更加丛林的环境里,“争夺”英伟达产品可能更不讲章法。2022年10月,美国商务部禁止了美国公司向中国实体出售高端芯片。据《每日人物》此前报道,现在在国内只有两种正规渠道购买英伟达的产品:要么找英伟达的合作伙伴网络内的代理商,单独购买GPU卡;要么找英伟达的OEM整机合作伙伴,直接购买含有英伟达GPU的服务器整机。
其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,国内缺卡态势之严重,体现在只要一批货到手,立马就会被哄抢。而英伟达对于渠道管理又非常严格,根据销售额给渠道划分级别,不同级别拿到的产品价格也不一样。
翟巍对此提醒,从整体市场份额来看,英伟达在国内的占比也许不大,但不意味着它跳出了国内反垄断的监管范围,如果在中国也存在捆绑式销售等行为,仍然可以被国内反垄断机构监管。此外,英伟达的大型并购行为,只要影响到了中国市场,并达到了国内经营者集中申报门槛,也需要向国内的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。
还会继续吃“黄牌”吗?
郭涛认为,行业对英伟达的依赖性短期内不太可能减弱。“算力确实是AI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限制因素,尤其是在处理更复杂的模型和数据时。随着AI技术的演进,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会继续增加,英伟达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。”郭涛说。
美国知名投资人James Anderson 对此预测,数据中心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每年会实际增长60%。在这种情况下,展望未来十年,英伟达甚至可能达到49万亿美元的市值(目前全球最高市值约3万亿美元)。
因此,国际监管机构在密切跟踪AI公司的垄断线索。6月,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联邦贸易会,分别负责英伟达、OpenAI和微软的反垄断调查;7月,美国、欧盟、英国反垄断机构发表联合声明,承诺会联合“防止破坏公平竞争,或导致AI生态系统出现不公平或欺骗性行为。”
从已经发起的反垄断动作来看,公司收购、捆绑销售是两大重点关注对象。在21记者的走访过程中,多家大模型公司都曾提到类似“捆绑销售”的行业现象,比如通过微软的Azure云计算服务可以获得ChatGPT;购买亚马逊的AWS云服务,也可使用公司的生成式AI技术。
翟巍也强调要关注捆绑销售行为,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,微软就被起诉滥用Windows在电脑操作市场的支配地位,强制捆绑微软的浏览器。在新兴技术行业,捆绑销售是二三十年来一直被广泛关注的一种垄断行为类型。
翟巍认为,对AI行业的几家头部国际企业,反垄断监管已经是常态。从前期收集线索到启动正式调查程序,周期普遍很长,并且会梭巡企业生态网络的各个角落,已经形成了一种立体式的监管。不过本国的AI企业还在发展阶段,现在还没有到被严格纳入反垄断监管的程度。
“常态化之下,反垄断监管机构要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鼓励创新之间找到平衡。如果完全不监管,只有几家企业掌控了整个市场,就会影响正常竞争;但如果监管太严,就会鞭打快牛,限制引领创新的头部企业。这是反垄断监管面对AI市场的最大挑战。”翟巍说。
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
微软资讯推荐
win10系统推荐
系统教程推荐